《2007-08年報》中,我曾提及自己在擔任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主席的首個完整年度裡,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市況─上半年市場氣氛樂觀,接近年底時卻遇上次按危機爆發。縱使全球金融危機自三年前爆發以來已逐漸減弱,但金融市場以至其他領域的不明朗因素,持續為金融監管機構帶來種種挑戰。

國際風險

踏入2011年春季,中東及北非地區相繼出現政治動亂,日本遭受嚴重地震及海嘯衝擊,可說是多事之秋。中東及北非地區政局不穩令石油輸出減少,令全球通脹壓力增加,加上日本東北部核電廠經歷天災後損毁,對公眾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而且受災地區須大規模重建,令本已負債纍纍的日本政府雪上加霜,經濟增長亦可能受阻。全球各地都在反思核能的使用,對日後能源的供應及成本或會帶來重大影響。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企業紛紛進行財務重組,重整過程尚未完成且進展緩慢,企業的槓桿借貸比例仍偏高,在各地經濟復蘇及增長速度不一,以及全球金融能否趨向穩定的陰霾下,上述地區所發生的連串事件令市場的不確定因素更趨複雜。

此外,全球仍在應對歐元區周邊經濟體的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多個主要經濟體的龐大國債和財政赤字。市場愈益擔憂為打擊通脹而息口一旦回復正常水平或上調,或投資者因持有國債的風險增加而要求較高回報,以上問題將會進一步擴散。基於國債大多由銀行持有,銀行特別容易受價格調整所影響。發達經濟體若長期維持低息環境,特種高息金融工具便有機會捲土重來,令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更能吸引資金流入,但當利息回升至正常水平,這些市場的資產價格勢將大幅調整。

多個市場在這種環境下陸續推行監管改革方案,但實施過程遇到不少挫折,當中涉及相當複雜的法規及程序修訂,有時甚至牽涉不同國家的體制。為著相關各方的利益,決策者、監管機構及業界必須攜手合作,合力達致改革的應有成效,避免出現任何不良後果。

地區風險

在國際間面對接踵而至的市場風險中,亞洲亦無法倖免。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令油價高企,通脹壓力升溫,而亞洲人口結構出現變化及日本核危機都足以使亞洲食品價格升幅加劇。當發達經濟體開始收緊銀根,借款人違責未能還款以致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比率,迫使銀行收緊借貸,經濟活動及增長受阻,最終利息上調可能會令金融市場不能穩定下來。對於負有外債的政府,利率及赤字上升亦會大大加重其債務負擔。

雖然香港在今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影響較為輕微,但也要面對本地市場獨有的挑戰。亞洲經濟增長較快,因而能吸引資金流入,這情況在美國公布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後更為明顯。香港股市輕易吸納了這些資金,而企業的市盈率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另外,香港及內地樓價大幅攀升,促使兩地決策者推出審慎措施冷卻樓市,同時研究政策以供應更多置業者可負擔的房屋。

保持警覺

中國內地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持續,香港憑藉毗鄰內地的有利位置,可擔當資金進出內地的橋樑。然而,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不可因而感到自滿。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市場,受全球各地以至內地的發展所影響。因此,證監會必須密切注視香港境內外的發展,評估當中可帶來的影響,並採取適當行動來維持本地證券市場有序運作。我們需要繼續與業界、其他監管機構及政府保持定期溝通,強化香港的監管制度,以維持健全的市場基礎設施及投資者的信心。

過去一年,我們推出多項措施改善業界的作業方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其中一項主要措施是加強投資產品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修訂有關中介人銷售手法的指引。我們亦計劃推出其他措施,並已著手準備在適當時候諮詢市場意見。證監會致力確保所執行的各項規例與時並進、行之有效,且與國際標準貫徹一致。

協助中國打進國際市場角色更形重要

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為香港帶來了大量機遇。香港除了擔當傳統角色,作為世界各地通往中國的門戶及內地的國際集資平台之外,也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事實上,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首次為港澳特區獨立編章,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為本地市場日後的增長帶來推動力。

香港這方面的發展潛力,其中可體現於人民幣存款迅速增長,存款額由2009年底增加逾七倍至2011年3月底的人民幣4,514億元。市場亦積極回應開發人民幣產品的機遇。證監會將密切注視新推出的人民幣產品及相關交易會否帶來額外風險,持續監察市況,並會與其他監管機構緊密合作,盡早解決潛在問題。

因此,一如以往,我們將保持警覺,同時會通過各種大眾媒體加強教育,提醒投資者若未清楚了解人民幣產品,切勿貿然跟風投資。

在業界方面,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的經濟連繫,吸引了更多內地中介人來港開展業務。香港作為區內的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無疑獨具優勢,有利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在這裡累積經驗,然後再涉足境外市場。

香港致力促進健康的競爭環境,並會繼續維持穩健的監管架構和市場基礎設施,勤勉盡責地執行法紀,使香港繼續成為中介人及投資者的理想投資市場。

平衡各方需要

最近,我被問及對金融監管者來說,何時是較好的光景?是當市場處於蓬勃發展階段,還是當市況向下,問題浮現,需要逐一解決的時候?

我曾見證市場發展的興旺成敗,並深信對監管者來說並沒有所謂規管工作的盛衰起跌時期,而是任何時候都不容鬆懈。作為金融監管機構,我們時刻致力平衡各方利益,這些利益之間固然並不相同,有時甚至存在分歧。除了確保業界基礎結構健全、從業員行事合規守法之外,證監會亦肩負法定責任,協助香港發展為金融中心和保障投資者利益。隨著投資產品及金融市場愈益複雜多變,要平衡各方需要亦更為困難。

監管者之間並非要較量誰更受擁戴,而應該具備適當的警覺性。不論市況如何,我們也要冷靜思考,保持客觀,堅守目標,努力達致應有成效。

我們亦明白到有需要確保本身的組織制度和架構行之有效,有助達到證監會在策略及營運方面的目標和需要,因此已著手檢討以完善本會的管治架構及組織效益。

要達到目標,不能單靠一己的努力,當中亦需要市場和投資者守法紀、盡己責。只有當人人恪守本身的職責,才能確保維持市場的優良素質,符合各方利益。

證監會經歷過重重挑戰,一直以來所有員工均積極勤勉、克盡己任,在處理一些複雜情況時更顯靈活和智慧,當然亦少不了事事同心協力的團隊精神,我們才能成功應對挑戰。我謹此感謝各位同事及董事局成員竭力支持本會的工作,貢獻良多。最後,擔任本會行政總裁近六年的韋奕禮先生(Mr Martin Wheatley)於今年離任,返回英國負責另一項甚具挑戰性的監管工作,我亦在此衷心祝願他在新崗位續展嘉猷、再創新里程。

方正博士
主席

返回頁首
網站導覽